“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音乐”公益活动在京举办

时间:2019-05-06 11:22:48阅读:98842
音乐会表演4月27日,在5月4日青年节、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创产业专项基金与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文旅中国”建设工程办举办的&ldq

音乐会表演

4月27日,在5月4日青年节、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创产业专项基金与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文旅中国”建设工程办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音乐”系列公益活动在北京马奈草地国际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当日活动分为面向行业青年学者及专家的圆桌研讨会和面向社会公众的民乐音乐会两个单元。

此次公益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传播、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器乐,引导和支持青年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以公益的方式积极响应了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相关通知。

在圆桌会上,来自非遗保护、民族音乐等相关领域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和专业实践人士进行了热切的交流。著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田青主讲时说到,“临近五四青年节,上周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运动至今的一百年里中华民族发生了历史上少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主导五四运动的一些爱国者有很深的文化造诣,他们提出的一些文化建设至今令我们受益匪浅。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那时候在音乐界也出现了一批学者和音乐家要为振兴中华的音乐文化做贡献……保护非遗工作的推行,首先要接续一个历史,就是我们讲的五四历史。”田青继而讲到了民族音乐的近现代史,包括传统唱法、舞台表演、戏剧等方面的探索,以及将昆曲、古琴艺术等民族音乐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程和重要意义。在谈到非遗的保护和创新时,田青强调到,“创新是一定要在深刻掌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找到那个缝来扎根、谈创新,要学习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那种敬畏。非遗保护中国家政策就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田青勉励与会专家与青年学者,“最近几年国家提出来要把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重要方式之一,同时把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里面最重要和基础之一。大家应该共同努力,同时应该没有任何顾虑地为弘扬传统文化做贡献。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讲,当务之急还是学习,还是继承,还是传承,要老老实实学习,不学习就没有办法谈发展。有人讲音乐就是一条河,河永远在流。可以有来自密西西比河的水,也可以有来自马奈草地的清澈,但是我们唯一希望这条河还是要在长江和黄河的河道里面奔腾,这是今天的年轻人应该做的。”

之后,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国家京剧院创作中心副主任池浚发表了关于“多元化思维促进非遗和传统音乐融合发展”的讲话,他提出我们要以坚定文化自信,不遗余力地去保护非遗、传承文化基因;以质量意识活态演出,满足市场需求;以创新的理念跨界实验,采用新的传播方式进行非遗中民族音乐的有效推广,体现时代精神,形成产业新态。

中国民族管弦音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昭从教育领域的角度分析了对民族音乐的实践心得,眼下需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和培养、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才能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的加深影响,并起到使音乐教育提升的作用。知名青年作曲家代表、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得主方岽清从乐曲创作的角度交流了有关民族音乐当代创作、版权保护等艺术市场的问题。

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外经贸大学的文化研究专家和音乐研究学者从理论和学术方面探讨了怎样让非遗及其中音乐部分更“活”起来,使大众更喜闻乐见,让经典成为当下时尚,活态保护和发展做得更好……怎样使非遗资源起到文化赋能作用,用“中国元素”激发文化产业和艺术市场,转化为文旅融合价值,转换为“文化+”的丰富来源和力量。

另外,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领域相关艺术院团的音乐实践方面的演奏家,从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等各自专业角度就圆桌会主题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圆桌会后,紧接着举办的民乐音乐会通过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等古老的民族器乐,为观众带来一场了丰富的音乐盛宴。音乐会由曾代表中国艺术家在爱丁堡音乐节的举办专场演奏会的班底构成,由北京中欧星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组织;该场音乐会是青年演奏家为主的舞台,古筝演奏家陈叶蕙、琵琶演奏家陈长为、二胡演奏家张昭、古琴演奏者马安然和打击乐演奏家陈鸣宇等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出。

演出的多数乐种与非遗相关,中国是世界非遗大国,截止2018年11月28日已经有京剧、中医针灸、活字印刷术等4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收录进国家、省、市、区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有87万项,同时拥有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截止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068人。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和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保护、传承好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从古琴《流水》到二胡《行街》,从京城《晓雾》到《昭陵六骏》,从唐朝《月儿高》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从深沉含蓄的《离骚》到酣畅奔放的《西部主题畅想曲》……历史悠久、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带着听众穿越时空,尽情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现场气氛热烈有序,来自社会各界百余位音乐爱好者和观众参加了此次音乐会。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